鲁孔宋软件园:优质、全面、安全的专业下载站! 首页|最近更新|专题集合

余承东“比武”马斯克:华为能不能干掉特斯拉?

时间:2022-12-18 06:11:03 来源:www.lukongsong.com 人气:

近日华为问界品牌发布了M5 EV,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为AITO问界站台。在驾乘体验、空调、车内噪音等环节,余承东直接拉出特斯拉Model Y进行对比,称“问界M5 EV驾乘体验遥遥领先特斯拉Model Y”。可以看出,问界这次“出手”,直接瞄准的就是特斯拉。数据显示,问界上市后170天就完成超3万台交付,克服缺芯、疫情、高温、限电等因素影响,8月份单月交付破万,成为了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而另一面,特斯拉仍是这片市场的绝对王者,国内8月销量77000台,是广汽埃安、哪吒、零跑、蔚来、小鹏加起来的销量

近日华为捷捷品牌发布M5 EV,由华为董事总经理余承东为AITO捷捷站台。在驾驶体验、空调、车内噪音等方面。,余承东直接拉出特斯拉Model Y进行对比,称“M5 EV的驾驶体验远远领先于特斯拉Model Y”。

可见问世界的这一“出手”是直接针对特斯拉的。

数据显示,上市170天就有3万多台交付。克服缺芯、疫情、高温、限电等因素影响,8月单月交付超万台,成为增长最快的智能电动车品牌。

另一方面,特斯拉依然是这个市场的绝对王者,8月国内销量7.7万辆,是广汽爱安、哪吒、零跑、蔚来、小鹏销量的总和。

余承东与马斯克直接竞争,谁赢?华为能从特斯拉那里抢夺用户吗?华为对特斯拉的冲击会在国内自动驾驶市场掀起多大的风暴?

近日,网易科技直播节目《开设聊天》,邀请清华大学核研院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何向明,北理工特约研究员张磊,知一科技联合创始人/车东熙主编张国仁进行对话,深度回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挑战与机遇。

余承东“比武”马斯克:华为能不能干掉特斯拉?

一,华为PK特斯拉,谁输谁赢?

《开始聊天》:可以看出,这次发布的AITO M5 EV华为是直接针对特斯拉Model Y的,如何看待余承东和马斯克的这场“直接竞争”?

何向明:我对华为PK特斯拉很有信心,而且华为当年去做手机,也是抢占了苹果很大的市场份额。

我的信心主要来自于全国在新能源汽车方向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

比如我们国家在电池领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目前我们是这个领域最大的优势。我们在5G建设、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方向也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人才团队,可以帮助车企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所以我觉得我们车企超过特斯拉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张磊:就新能源汽车赛道而言,我们国家的关键零部件和人才的技术储备比传统燃油车好很多,我们国家的动力电池技术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个人比较看好这个市场,也比较看好华为。不能说华为一定会把特斯拉打得落花流水,但至少可以媲美特斯拉。

我一直认为汽车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的成功。一款汽车产品能否最终被大众接受,成为持久的品牌,更多时候与企业文化和R&D实力有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是比较先进的水平,所以我非常看好华为。

张国仁:这个问题至少可以分三个部分来看:

第一个,为什么华为 PK特斯拉?

这是一个典型的新人进来就要挂头牌的案例。华为不管是自己造车,还是帮车企造车,他都还是一个新玩家。当时华为宣布要做手机的时候,也是天天喊着要打苹果,最后做到了高位。余承东的PPT中,多次提到与Model Y的对比,强调华为PK特斯拉有一些营销的成分。

第二个,华为干掉特斯拉,技术上比特斯拉强吗?

还是想在销量上超越特斯拉?目前至少华为在销量上还很难超越特斯拉。技术方面,结合国内产业环境,确实可以值得深入探讨。

第三个,最后谁赢谁输?

我觉得脱离了时间维度去讨论谁杀谁没有太大意义。

《开始聊天》: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充电和续航。从电池技术的角度,特斯拉和华为问世界谁胜谁负?

何向明:其实特斯拉的技术很一般。它使用的电池是市场上已经大规模产业化的索尼电池。

近年来,特斯拉的电池技术有所发展,但其实很多技术也是我们国内企业生产的,所以技术水平一直没有很好的界定。国内很多电池技术都比特斯拉好很多。

它的成功不是靠电池或者任何技术,而是靠它的商业宣传和运营,这是我们国内企业需要学习的。

《开始聊天》:很多消费者都非常关心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斯拉和华为问世界谁更聪明?而且智力越高越好?

张磊: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消费者所说的智能和我们学术界所说的智能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在学术界,智能指的是自动驾驶技术,而汽车消费市场推广的智能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主要是关于人机交互系统或者娱乐系统。

从狭义的自动驾驶技术来说,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智能水平越高越好,因为到目前为止,真正安全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上路。

即使是特斯拉也只是在有限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现在新能源汽车厂商宣称的智能化,更多的是消费者关注的人机交互体验。这方面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越好。

《开始聊天》:M5 EV后驱标准版28.86万,四驱性能版31.98万。有评论说这个定价直接进入了Model Y的腹地,如何看待这个评价?

张国仁:我们仔细研究了M5 EV和特斯拉Model Y的定价策略,发现M5EV在这个维度上特别针对Model Y。

比如世通的M5 EV性能版31.98万元,只比Model Y的标准版贵2900元,也就是世通的性能版比标准版特斯拉贵不到3000元。

华为用性能版打特斯拉的标准版,有点田忌赛马错位竞争的感觉。从这个角度问世界的性价比是可以的。

余承东“比武”马斯克:华为能不能干掉特斯拉?

二、中国车企离特斯拉还有多远?

《开始聊天》:就像当年的国产手机市场,华为吃了苹果很多的销售份额。在华为和“韦小立”的冲击下,特斯拉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吗?

何向明:我觉得这种压力肯定是存在的,来自于很多方面。

宏观来说,中美关系不好,互不信任。其实也影响到了特斯拉。

【/h/】从国民情绪来说,我们自己的新能源车,其实在舒适性、外观、智能等方面并不比特斯拉差。再加上较低的维修费用,这些都会成为国产品牌的某些优势。

我相信国产品牌很快就能吃掉特斯拉的一部分用户群,特斯拉增速会放缓,国产品牌增速会更快。不过,特斯拉的市场份额被中企完全占领的可能性不大。

张国仁:第一个是看它的焦虑来自哪里,是来自自己还是对手?前期其实它的焦虑主要来源于自身。首先是产能跟不上?那么多人买你的车,你能造那么多车吗?

第二个焦虑是特斯拉手里的订单在减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特斯拉手里的订单从40多万减少到30多万,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会在中国为新车提供8000元的保险补贴。它已经对订单感到焦虑。

第三,市场环境会受到影响吗?目前特斯拉工厂落地上海,之前政府是从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欢迎的。但之后一些社会观念等变化会对特斯拉产生什么影响,还有不确定性。

至于来自对手的焦虑,我觉得会有用户群重叠部分的争夺。随着市场的发展,用户争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出货量的不断提升,必然会出现价格段重叠,进而用户重叠。这个时候,肯定有竞争。

但我们不能忽视特斯拉也会反击。你可能来抢我这款车型 Y的市场,那么我会在国内推出20万左右价位的车型吗?这可能会对国内造车企业造成强烈冲击。

如果国产车型对其构成威胁,也许特斯拉未来会推出更多车型来抢你的市场,所以目前竞争是动态的。

《开始聊天》:从2014年开始,我们成长了很多造车的新生力量,包括很多现在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目前纯电动汽车还没有人能超越特斯拉。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何向明:其实特斯拉从创立品牌开始,就逐渐成为了电动车的代名词。就像手机市场的iPhone,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印象很难撼动。

大众接受一个新事物的过程其实是很慢的。特斯拉早期进入市场花了很多时间,交了很多学费,但确实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甚至很多人因为特斯拉而知道了电动汽车。

时至今日,这个品牌的形象已经在大众心中生根发芽,甚至产生了非理性。有很多“我就是喜欢特斯拉”的粉丝,在品牌塑造上过于领先国内厂商。

张国仁:从销量来看,五菱洪光有一款3万元的电动车,销量已经超过特斯拉了。这叫超越吗?那么,根据比亚迪2022年的销量数据,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肯定会超过特斯拉,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如果你说要在品牌力、影响力、技术成就、历史地位等方面超越特斯拉。,这在短期内是绝对不可能的。

特斯拉本身就是电动汽车的开创者。说白了就是第一个实现量产的播放器,历史地位已经在这里了。怎么可能超越?

从影响力和历史地位来说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能超越它的是市场、销量以及公司的规模和市值。

但是国内车企市值最高的是比亚迪,超过一万亿人民币市值,比特斯拉差七倍。超越它其实很难。

《开始聊天》:电动车的三大件,电池、电机、控制器,是电动车中最重要的。我们和特斯拉在这些核心方向上的差距有多大?中国车企应该如何继续努力?

张磊:首先,我们国家在电池系统的研究上,包括电芯和系统技术,基本处于第一梯队;电机方面,我个人的看法是,国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比国际最高水平低1% ~ 2%;在电控方面,特斯拉在车辆电子电气架构方面领先于我们国内厂商。

所以整体来看,特斯拉在三电体系中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但是领先幅度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三。未来的电动车市场会怎样?

《开始聊天》:马斯克最近发表了一个言论,“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像今天看待蒸汽机一样看待汽油车。现在汽油车的残值会比人们想象的低很多?”对此你怎么看?

张国仁: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也觉得有点太绝对了。我们完全可以对比消费电子行业。十几年前,一个土豪花了几万块买了诺基亚的滑盖手机。人们不会认为他是盲人,因为它代表了那个时代最新的通信技术。但是现在,谁还觉得滑盖手机值几万块钱?

目前二手车平台上的燃油车已经很便宜了,但肯定会有它的历史地位。即使电动车占90%,燃油车还是会有它的市场,有它的粉丝,只是人群会变窄。

我觉得马斯克的话应该更严谨一些。可能90%以上的燃油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值钱,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毕竟燃油车代表了机械时代制造业的巅峰,这种感觉还会存在。

何向明:首先,传统燃油车本身的价值在下降。燃油车不用的时候是一坨铁,而电动车里面是镍、锂、锰等。从自身价值来说,电动车比燃油车高很多。

其次,现在买新车的成本越来越低,那么旧车肯定会贬值,这是燃油车价值降低的核心原因。至于传统燃油车禁售导致价值降低等原因,我不太认同,还很远。

《开始聊天》:很多人都在说,汽车终将是纯电的天下。那么,现在火热的增程式和插电式车型,买了几年后会被淘汰吗?

张国仁:现在大家的共识应该是未来汽车将是100%的新能源。这是必然的,但不一定是纯电动的。至于是否完全用纯电动替代混动,其实选择权应该交给市场。对于跑长途等特定需求,混动其实更有保障,我觉得会长期共存。

《开始聊天》:现在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五花八门,很多消费者对有轨电车一无所知。应该看舒适度、续航、电池性能,还是智能、服务网点、售后等方面?

张磊:我会更加关注车辆的安全性,尤其是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目前新能源汽车80%~90%的起火事故都是由动力电池系统及其附件的电气故障引起的,这些事故都是致命的。如果没有办法及时逃生,可能会对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采购的时候会考虑电池系统是谁集成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我可能会选择续航里程低,电芯材质更稳定的型号,这样会更安全。

张国仁:我觉得作为一个消费者,考虑到这车值不值得买。我觉得有两个维度可以参考。

首先要看发货数量。如果一辆车送的多,暴露的问题就更明显。如果有什么问题,在这么多样本下应该更容易暴露。

第二,可以根据一个产品的迭代周期来判断。一个产品在迭代到第三代、第四代之后依然活着,同时产品还在越来越好。同时还是有口碑的,基本没有问题。

其实这也是大家买特斯拉的原因,因为这是经过时间和大量样品验证的。硬件方案已经迭代到第三代,通过了周期的考验。

《开始聊天》:新能源汽车最终的市场格局会是怎样的?哪个品牌可能与特斯拉竞争?

张磊:我觉得新能源汽车赛道,如果是单个企业,可能很难挑战特斯拉,即使是华为,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

何向明:未来几年,我们的车企都想赶上特斯拉。我觉得不太可能,但是再往前走,我们国家很多车企都会超过特斯拉。什么时候?当中国的GDP是美国的两倍时。

因为到时候我们国家会出现很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研究成果,不会再被美国“卡脖子”了。我们的企业发展将站在制高点。这和“私有”或“国有”没有关系。到那时,我们将在所有领域超过美国,这是肯定的。

张国仁:第一个是考虑市场。国内车企与特斯拉竞争的核心优势在哪里?其实大家忽略的一点就是市场。我们有14亿人口,每年销售2000万辆汽车。这是很大的竞争力。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世界上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将来自中国,就像手机一样。同时,在Top5的核心玩家中,至少有一半的品牌来自于我们中国品牌,我认为这在未来是完全有前途的。

推荐文章